未来已来。2020年,“基金”两字频上热搜,公募产品走进公众视野,“出圈”成为行业最大的变化之一。在2021金牛年到来之际,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向“金融界”的网友们拜年啦!在新的一年,中欧将持续打磨优秀“长期业绩”,努力以优质“盈利体验”回报广大网友的支持和信任!
过去一年,公募基金从小众的投资产品,迅速转化成大众生活中的必需品。截至2020年末,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19.89万亿元,年增幅超过30%。其中权益基金规模突破6.4万亿,成为行业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。随着零售财富市场的高速增长、养老金制度改革提速、资管新规进一步落地,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层层深入,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势不可挡。按照麦肯锡的预测,公募基金业务将在2019-2025年达到18%的年均增长速度,整个行业正站在下一个大发展的前夜。
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一员,中欧基金在成功推行股权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后,拥有了“长期基因”的发展基础,这使公司能坚持“聚焦长期投资业绩”的战略方向,专注主动投资管理。截至2020年末,旗下基金的总体长期业绩优秀,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5000亿。
但在大资金管理时代,窦玉明做了更进一步的思考:如何服务好超大规模的资金,并持续创造卓越的长期业绩?如何把基金的长期业绩,更好地转换成投资者账户里的“长期收益”?这些都是公募基金行业凭借过往经验无法应对的挑战。他表示,资产管理是金融行业的“制造环节”,不仅要向优秀的传统制造业学习工匠精神,聚焦在专业领域多做实事;更要对标全球顶尖资产管理公司,从基础做起,持续不懈地优化迭代,向“科学化流程化的规模生产模式”转型。
“无论在国内外,公募基金(共同基金)主要定位于服务大众,所以要有承载大规模资金管理的能力,要让大众获取更好的长期投资回报。”窦玉明表示,中欧基金坚持“长线基本面投资理念”,关注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,通过成为优质上市公司的“长期股东”而获取回报。可以看到,在中国证券市场,长线基本面投资的赛道正在越变越宽,例如上市的优秀公司越来越多,监管越来越严,投资者行为越来越规范等等。因此,由长线基本面理念所衍生的投资策略不依赖于零和博弈,植根于中国甚至全球的优秀企业,能够承载更大的资金量,也能更好地服务大资金管理需求。
在此基础上,中欧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还构建起一整套标准化、系统化、工业化的投研流程,输出可持续的规模化生产能力。这其中,最大的难点之一,要属帮助投资研究人员进行持续“升级”,把“基于个人实战经验的投研艺术家”塑造成“基于全球最佳实践的工匠”,由此将“碎片化的投研个体”更高效地链接成“系统化的投研流程”。窦玉明表示,管理公募基金产品需要强调的是标准化和共性,少谈个性化;需要实现的是科学可复制,少谈哲学和感悟;更要加强团队协作,少谈个体明星;更多实践基本面研究,少谈市场情绪和短线博弈。
在即将到来的大资金管理时代,公募基金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和专业精神——打磨优质的基金产品,改善持有人的长期盈利体验。让“基金长期业绩=投资者长期收益”,这正是中欧基金持续努力的目标!